本文共 1575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5 分钟。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资费的降低,手机的功能也已从曾经简单的打电话、发短信,进化为服务我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这都要归功于手机上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APP)。而在APP日益增多并推广普及的同时,恶意程序或APP中暗藏的“陷阱”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
逐渐“霸占”我们手机的APP
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层出不穷的消费需求,催生了手机应用的蓬勃发展。据统计,2016年全球手机应用软件数量已达520万,较2015年增长近20%。2016年,我国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手机外卖、手机在线教育课程的规模增长最为明显(年增长率均超80%),从“物质食粮”到“精神食粮”,手机应用俨然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网民在移动端最常用的是微信、QQ等即时通信类的手机应用;而在下载总量方面,视频图片、社交、新闻类的应用则占据前三甲。
手机APP的“病情”有多重
手机应用的发展与普及,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APP良莠不齐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用户。2016年,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共接到不良手机应用有效举报1085455件次,同比上升49.1%。从恶意应用的诱骗欺诈,到山寨应用窃取用户信息,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2016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获得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205万余个,较2015年增长39.0%,近7年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同时,以诱骗欺诈、恶意扣费、锁屏勒索等攫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应用程序骤增,约占恶意程序总数的60%。有业内人士表示,恶意手机应用程序作为恶意程序的重要传播载体,虽然在正规网站上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但通过非正规应用商店途径传播恶意APP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
根据2015年的一项针对安卓手机应用盗版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0305款手机应用背后存在954986个盗版应用,一些热门应用更是“重灾区”,某个主打无线密码共享功能的手机应用在各个渠道甚至筛查出了1387款山寨版本。
盗版APP可能侵害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除此之外,越界读取位置信息、访问联系人列表等行为也让个人信息泄露的威胁日益加剧。2016年公安机关共侦破侵犯个人信息案件1800余起,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300亿余条。
手机APP的问题如何解
近年来,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手机APP行业的规范。回顾2016年的移动应用市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趋势——新增手机应用的数量波动明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加强了监督与管理,使部分不规范的应用无法通过审批上线。
与此同时,由于应用隐私授权等手机安全问题可以依靠用户自身防范进行避免,因此提高用户对于各类安全风险的认知并建立防范意识也是当务之急。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用户目前对各类手机安全风险的认知仍需加强。以窃取个人信息的问题为例,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用户在遭遇手机信息安全事件后不会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处理。
那么,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在使用手机APP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呢?在此,小编也支几招供各位读者参考:
1、ios越狱需谨慎:对于非专业人士,手机“越狱”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不但手机会失去保修,还可能因为安装一些非正规渠道的APP而带来安全隐患;
2、安卓权限获取需注意:到正规的应用市场或者官网下载软件,以免APP被植入恶意应用;
3、忽略广告弹窗或不明二维码:不要随意点击APP的弹出广告,也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4、定期“安检”:可以给手机安装移动安全防护类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以提升安全性。
本文转自d1net(转载)